长城车友网 -- 欢迎您! 玩车、摄影、自驾游、业余无线电通讯 携手共建和谐网络家园 - 给站长提提建议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准则 体谅、忠诚、进取、友爱、适度、爱国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车随路而远,人随心而近 车行天下,驰骋万里,青山绿水,笑看风云 望长城内外,江山多娇,感悟生活真善美
1832年,美国画家塞缪尔.莫尔斯在旅欧学习美术的归途中,听到一位同车的旅伴谈起了电磁学,便如获至宝,如痴如醉地研究起如何把电磁学应用到电报传输中去,终于发明了用“长”、“短”两种信号排列组合代表不同字母的“莫尔斯电码”,并造出了用莫尔斯电码传输电文的有线电报设备(画面:莫尔斯电码表)。 1896年,意大利富商的儿子古里埃尔莫.马可尼在父亲的庄园里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人们开始用莫尔斯电码通过无线电把自己的思想发往远处,开始了人类利用无线电的新纪元。 在新中国诞生的历程中,莫尔斯电码成为革命根据地和前方的唯一最迅速的通信工具。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李白同志,就是一名技术高超的报务员(镜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拍发关于江防情报的最后一份电报),他拍发的莫尔斯电码像流水一样均匀、清亮,连敌人也为之叹服(镜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寇释放李侠后,叛徒姚苇企图利用李侠为国民党大人物当报务员,李侠第一次工作时,姚苇在收信机旁对女特务尼娜说:“多么清晰…”)。 在各种救援中,莫尔斯电码曾经传递过多少重要的信息?挽救过多少人的生命?没有人数得清。1952年的法国电影“四害之内皆兄弟”讲述的就是从众多故事中提取的各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联手挽救海上食物中毒的渔民的感人故事(镜头:“四害之内皆兄弟”中译版片头词+若干镜头)。就在这个年代,周恩来总理赴万隆会议原定乘坐的专机被国民党特务放置的定时****炸毁在南海上空,飞行员落水后,就是靠用手电筒向远处船只发出莫尔斯电码“SOS”获救的(镜头:黑暗中远处闪亮的手电筒光SOS)。 现在,无线电技术进入了信息时代,先进的的数字通信设备代替了传统的靠人工收发的电报,莫尔斯电码已经先后从铁路通信、公众电信、海事救援等行业退役。但是,莫尔斯电码靠人工收发,人的耳朵和大脑所组成的判别系统在目前还很难用电脑代替,因此莫尔斯电报在信道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比复杂的通信手段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世界各国,它仍然被当作军事通信的一种重要后备手段(镜头:部队报务员,可选自CCTV和总参通信部出版的VCD“现代战争通信揭密”)。 现在,对于全世界290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讲来,很多人仍在利用莫尔斯电码进行互相联络,因为收发电报的无线电设备比收发语音或者其它信号的设备简单有效得多。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半导体收发报机就可能从北京和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电码聊天(镜头:小功率收发报机实物)。 即使你现在还没有加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队伍,也许您的生活已经和莫尔斯电码联系在一起了(镜头:手机响起短信息提示音)。您的手机提示您有短信息啦!“。。。 ―― 。。。”就是莫尔斯电码“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的缩写:“短信息服务”。 |